本文收录于 #众说百千万长宏网
“60多个孩子一起追逐、读书、思辨……今年民宿举办的夏令营让我感受到,这所曾经的学校并没有褪去它原本的颜色,而是换了一种方式继续生长。”在肇庆市鼎湖区坑口街道,喜舍民宿主理人梁佩芳细数起罗隐小学改造为民宿后的变化——从一片荒芜到充满孩童的嬉闹声,最令她感慨。
这正是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来,肇庆市积极盘活乡村“沉睡”校舍资源的缩影。通过建立“一校一档”数据库,肇庆市梳理出利用价值较高的农村闲置校舍,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打造农文旅融合项目、建设乡村“微工厂”等,提高闲置用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统计,目前全市已盘活利用闲置校园校舍318处。
(闲置村小迎“新生”,时长共2分41秒)
民宿的屋顶恰似山峦起伏,与鼎湖山遥相呼应——这也正是梁佩芳选择罗隐小学旧址的原因。作为一名投资人,她看中了这片土地临近鼎湖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优越地理位置,但也认为“废弃学校可以延续它的生命力,不去做成一个网红打卡点,而是长期主义。”在改建过程中,梁佩芳执着地留下教学楼的釉面地砖,还从周围村庄移植芭蕉、芦苇,“尽可能地与我们西江儿女的童年记忆去连接。”
民宿的马头墙恰似山峦起伏长宏网,与鼎湖山遥相呼应。受访者供图
和很多村小一样,罗隐小学因生源流失也在早年间被撤并。罗隐社区副主任李惠龙提到,“我小时候就在这里念书长大,后来看着它被改造为幼儿园,等幼儿园迁址后又继续闲置。”2023年,当地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吸引民宿项目方对占地约3000平方米的闲置校舍罗隐小学进行改造。
“好像来到了阿凡达的世界”,梁佩芳记得第一次走进罗隐小学时,入目是长满杂草的操场和废旧的跑道,教学楼的外墙布满斑驳的污渍,空气中也漂浮着尘埃。历时一年七个月,教室修葺一新成为33间客房,研学课堂上孩童们讨论热烈,覆满尘土的钢琴在图书室重新奏响,素食馆里传来从田间到餐桌的故事。如今,作为鼎湖山景区周边文旅配套,这座新中式复合庭院带动村集体每年增收16万元。
研学课堂上孩童们讨论热烈。受访者供图
除了打造民宿、研学基地等文旅业态外,肇庆还积极探索将闲置校舍转型为特色农业产业的载体,推动产业落地生根。在广宁县,就有一批怀揣乡愁与创业热情的老茶人,将旧校舍变成了茶产业振兴的“新引擎”。
“把自己的母校盘活,又带动了周边村民,何乐而不为?”2023年,广州芳村茶叶市场,包括张火森在内的几位广宁县“老茶人”一拍即合,返乡共同打造广宁竹茶小镇茶产业园。实际上,盘活利用闲置农村校舍的想法,张火森从2017年已经开始实践。
据水月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志彬介绍,2008年前后,锦波小学教学点被撤销,学生转移至水月村小学上学。2017年,当地引进广东凤之源茶业有限公司,盘活了该地闲置校舍资源。
闲置校舍被打造为广宁竹茶小镇茶产业园。李艳摄
“我们读书那会儿整整上百号人,撤并前只剩五个老师,三十几个学生,后来就只能看到荒草丛生了。”作为公司负责人,儿时就读于锦波小学的张火森目睹多年来的变化,不由得惋惜。租下锦波小学原址后,他将其改造为茶叶加工厂,并利用周边林地建起1200多亩茶园,并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直接带动300多名周边农户务工,年产值最高可达1200多万元。
2021年9月,水月村小学停止办学,学校楼宇就此空置。张志彬与其他村干部四处奔走招商引资,希望可以盘活闲置的水月村小学,终于在广州找到了知音。“将学校改造为利用茶产业园,这些老校友都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留住他们几十年前在这种下的香樟树。”张志彬感慨道,曾经水月村小学的建成依靠村民的力量,他们的足迹和汗水也是其反哺家乡、盘活学校的动力。
2024年,江屯镇引进了广东立思顿茶健康产业科技有限公司和肇庆市广宁凤之缘竹茶庄园发展有限公司,对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的水月村小学进行改造,建成广宁竹茶小镇茶产业园。据了解,该项目发挥广宁竹产业、茶产业、文旅和民宿等资源优势,致力于将广宁竹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目前每年将为村集体增收3万元以上。
“把学校盘活,最终是为了把人才吸引留住。”对于镇上闲置学校校舍的盘活情况,江屯镇干部李平心中有一笔明白账:28个闲置村小,目前已有20个改造为茶产业、龙须菜冷链等相关产业用地。“一定要和本村产业挂钩,一村一策利用好闲置资源。”
视频/采写:南方农村报记者李艳 徐臻
统筹:谢晓莉 林伊晴
策划:洪继宇 苏晓璇 肖婉琦长宏网
贵丰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